四川畜牧龍頭新希望“練內功”:年底成本要降至13元/公斤,海外飼料加速擴產
作者:時代財經
來源:時代財經
瀏覽數:52182
發布時間:2025-06-27 15:03:15
“在過去幾年最困難的時候,飼料對于公司的經營周轉和現金流的貢獻是巨大的,我們覺得它可能不像養豬盈利那么‘刺激’,但本身來說它是個好產業?!毙孪M?00876.SZ)董秘趙亮表示。
隨著轉讓白羽肉禽與食品深加工板塊股權的完成,新希望明確聚焦飼料、生豬養殖和屠宰兩大核心業務。前者提出要恢復行業領先競爭力,努力將海外業務變成業績增長“第三極”;后者提出持續降本增效,利用AI和智能化改善育種和養殖設備,挖深業績護城河。
在新希望總裁陶玉嶺看來,由于行業整體的疫病防控能力提升,今年豬價走勢和過去三年的規律會不一樣。今年5月,新希望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,今年豬價雖然處在低位,但全行業擴產幅度比較有限,整體不會太差。一季度公司豬產業實現了微利,所以對全年并不悲觀。
不過,對于周期性企業,經營和發展才是基本之道,趙亮表示,公司還是立足于管好生產,降低成本,用成本來穿越整個養殖周期,在整個周期中能夠獲得相對均衡穩定的利潤,“還是要立足自己,練好內功,不去過多的預測市場和影響自己的生產經營節奏。”
海外飼料打造盈利“第三極”
作為現金流強和抗周期韌性高的業務,飼料是新希望業績穩健增長的“定海神針”。
2024年新希望飼料業務實現凈利潤9.7億元,今年一季度為2.4億元。從2024年第二季度開始,公司飼料月銷量均實現了環比增長,利潤也逐步改善。
陶玉嶺表示:“過去兩年國內飼料行業面臨了很大挑戰,我們業務增長乏力。我們提出國內飼料業務未來五年要恢復行業領先的競爭力,實現穩健增長,經營導向也進行了調整,提規模、提效率、調結構。海外飼料業務方面,要實現突破性增長,形成規模與利潤增長的第三極。”
了解到,海外飼料行業與國內相比處于發展偏早期,競爭格局相對較好,整體噸利比國內更高。近兩年,不少國內飼料企業、生豬企業走出國門,希望能在海外尋求業務增長。
而作為四川養豬龍頭的新希望早已在海外拼搏多年,從1999年在越南成立新希望在海外的第一家飼料廠,到2024年海外飼料業務年銷量已達525萬噸。
新希望新任財務總監史涵亦在股東大會上提出2025年海外飼料業務目標——達成600萬噸的產銷量;其中在印度、印尼等重點區域,新希望會持續擴產并提升銷量,同時會聚焦水產料等高毛利飼料。
對新希望而言,海外是品牌高地,所以在持續夯實產品力的同時,未來亦有產能擴張計劃。
據史涵介紹,計劃未來3~5年內在海外增加300萬噸~400萬噸的產能,在現已滿產的工廠進行快速產能擴建工作,“未來海外核心仍是圍繞共建‘一帶一路’國家,如越南、印尼、老撾、柬埔寨、孟加拉,以及非洲大陸的埃及等,這些都是深耕了十幾年的重點區域,當地市場和當地團隊都比較成熟?!?/p>
科學節糧,降本增效
隨著豬價波動趨向收窄,生豬養殖行業也從“規模之爭”轉向“成本之爭”。
“我們每個月的運營成本都在持續優化提升?!笔泛硎?,前25%優秀產線的運營成本從2024年的13.6元/公斤降至2025第一季度的12.5元/公斤。其中,西部地區異軍突起,做到12.6元/公斤,如陜西的12.1元/公斤;有信心到今年年底,優秀產線(運營成本)達到12元/公斤,整體運營產線成本降至13元/公斤以內。
飼料向來是生豬養殖中最大的成本,科學節糧亦是在豬價趨于穩定下降本的途徑之一。2021年,新希望推出節糧行動,在戰略層面提出實現科技增效和全(產業)鏈計量,并通過科學育種、飼料配方技術、數字化轉型三條可行路徑分別完成三分之一的節糧目標。
新希望飼料產業創新技術中心的張遨然博士在與
交流中分享道,經過三年實施節糧,目前初見成效:育種方面,商品豬出欄時間提前12天,PSY指數提升以實現節糧數十萬噸;數智化方面,獨立開發具有自主產權的配方系統——鴻瞳系統,通過優化配方成本節糧1%-3%;飼料技術方面,通過低蛋白日糧技術將整體豬料蛋白水平降低兩個百分點,豆粕耗用量降低2%-5%。
“根據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數據,新希望比行業同平均的豆粕耗用量水平低4.6個百分點,而新希望內部豬產業的豆粕耗用量更低,能低至6%左右?!睆堝廴槐硎?。
通過節糧技術和應用,僅公司自身,2023年便實現節糧138萬噸,2024年節糧66.73萬噸,以實際行動保護糧食安全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。
趙亮表示,在生豬養殖方面,圍繞降本有四大關鍵任務,一是疫情防控、精益生產;二是遺傳性狀的改良,在種豬端持續發力;三是靈活經營,例如前幾個月行情好時加大力度多賣仔豬;四是生鮮板塊的盈利提升。
陶玉嶺透露,在去年底,新希望領導班子對公司未來戰略進行了重新研判,基于現有業務,修訂未來五年戰略定位為“成為國際領先的養殖全鏈服務商”,他同時坦承:“我們跟國內優秀同行有差距,所以第一位還是養好豬?!?/p>
養好豬,即通過養殖水平的改善和長期的遺傳性狀改良,提升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率。但陶玉嶺深知,單靠養殖水平提升和生產工藝改善,會達到降本的瓶頸期;站在未來的角度,要通過遺傳性狀的改變來建立長期優勢。
自2023開始,新希望逐步加大在種豬體系上的投入,持續進行遺傳性狀改良。在育種方面持續提高“高性能+高健康”的雙高種豬,長期培育新希望自己的品系:純種以丹系為主,父母代以丹、法系為主。
智能化助力提升
隨著非洲豬瘟常態化、養殖規?;l展,生豬行業進入微利時代,而AI、數智化設備等發展亦助力豬企實現全鏈條的降本增效。
新希望技術管理中心設備研發人員劉聰提到,“近年來,新希望加強了數字化、智能化設備在豬只生產管理中的運用,幫助提高工作效率,比如糞溝機器人、手持估重儀、通道盤估系統等?!?/p>
新希望豬產業育種技術總監、農業農村部豬禽數智化育種技術創新重點實驗室主任經璐則表示,公司積極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生豬養殖全過程。
“在基因選育端,利用人工智能核心技術之一的學習能力,篩選優良基因組合,加速育種進程;在生豬養殖環節,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監測養殖環境,自動調節通風、降溫等設備;在生豬出欄時,通過人工智能算法預測出欄時間和最佳體重,幫助豬場制定銷售計劃?!苯涜幢硎?,總體來說,人工智能的發展對飼料配方優化、智能養殖、供應鏈優化等環節都有一定的助力。
不過,在負責設備研發的劉聰看來,生豬養殖行業的數字化、智能化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?!艾F在豬場里面還有很多繁重及有風險的工作,可以通過智能設備來改善勞動條件,讓飼養員更關注畜禽健康,實現高效管理?!眲⒙斦f道。
當然,不只是新希望,國內很多養豬企業也都在大力發展數字化運用。但陶玉嶺也冷靜指出,不應“神話”數字化,數字化是解決降本問題的手段,但不能用一些互聯網的思維盲目推崇數字化養殖,“不要本末倒置”。
*本文轉載自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,電話:010-62990166*